文號 | 索引號 | 00548694/2020-00003 | 關鍵詞 | ||
主題分類 | 縣政府文件 | 體裁分類 | 服務對象 |
魯山縣人民政府 關于明確2020年市政府重點工作 責任單位的通知
魯山縣人民政府
關于明確2020年市政府重點工作
責任單位的通知
各鄉鎮人民政府、街道辦事處,縣政府各部門,土門辦事處:
根據《平頂山市人民政府關于明確2020年市政府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》(平政〔2020〕5號)要求,結合我縣實際情況,現將我縣承擔的2020年市政府重點工作任務分解印發給你們。各相關責任單位加強溝通銜接,抓好工作落實,確保2020年市政府各項重點工作及時、全面完成。各配合單位要于2020年6月20日、9月20日和12月20日前分別將上半年、前三季度和全年的落實情況匯總到責任單位,各責任單位務必于2020年6月25日、9月25日和12月25日下午前分別將上半年、前三季度和全年有關工作的落實情況形成書面材料(材料加蓋單位公章)報至縣政府辦公室(材料送政府督查室),同時報送電子版(lsxzfdcs666@163.com),聯系電話:5059103 。縣政府辦公室將對各項重點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通報,并適時開展專項督查。
一、著力穩定經濟增長
1.完善項目推進機制,建立項目儲備庫、建設庫、達效庫制度,統籌推進356個重點項目建設,完成投資900億元以上。
責任單位:縣發展改革委。
配合單位:縣財政局、縣工業和信息化局、縣自然資源局、縣交通運輸局、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2.持續推進“四水同治”,開工建設城區南水北調配套工程、沙河治理及生態調控工程,大力推進昭平臺水庫加固擴容、引燕山水庫水入尼龍城、北部山體生態修復引水等重大水利項目,完成白龜山水庫北副壩建設。
責任單位:縣水利局。
配合單位:縣河務局、縣林業局、縣移民局,有關鄉鎮政府。
3.加快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,啟動5G規模化商用,實現縣城以上城區5G全覆蓋。
責任單位:縣工業和信息化局。
配合單位: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、城區4個街道辦事處、城南特色商業服務區管理服務中心。
二、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
4.優化營商環境。倡導全民參與營商環境建設,營造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”良好氛圍。充分發揮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和常態化監測服務機制作用,深化營商環境“尋標、對標、創標”活動和重點領域提升行動,深入開展營商環境評價。落實中央、省減稅降費政策,出臺新一輪降成本措施,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、用水、用氣、物流等成本。
責任單位:縣發展改革委。
配合單位: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。
5.加快中原電氣城建設,強化電氣裝備高新技術、高端服務配套、高層次人才和高品質環境“四高聯動”,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、河南投資集團等機構對接,積極推進跨境電商智能制造產業園、伊頓工業園等項目建設。
責任單位: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。
配合單位:縣工業和信息化局。
6.抓好鹽化工及PC、新能源儲能、煤焦油深加工、碳新材料、健康食品等產業發展,加快推進40萬噸聚碳酸酯、中石油葉縣鹽穴儲氣庫、魯山花園溝抽水蓄能電站、百萬千瓦風電基地等項目建設。
責任單位:縣發展改革委。
配合單位:縣工業和信息化局、縣招商局,有關鄉鎮政府。
7.加快建筑業轉型,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。
責任單位: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。
配合單位: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8.加強電子商務產品生產培育,加快本土電商平臺發展,引進知名電商領軍企業在我市設立區域運營中心、結算中心。
責任單位:縣商務局。
9.持續提升發展集約度。加快實施產業集聚區“管委會+公司”開發運營模式,進一步明晰主導產業,創新用人機制和管理體制,推動實現“二次創業”,促進區域和企業實現集約高效發展。
責任單位: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。
10.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,加快農村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拆舊復墾,盤活企業閑置土地,完成土地收儲3000畝。加強土地指標統籌,推行工業“標準地”制度,以市場化方式遴選高質量項目,引導資源要素向“高產田”集聚。
責任單位:縣自然資源局。
配合單位: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三、堅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
11.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。緊盯2.13萬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口,一鼓作氣、乘勢而上、盡銳出戰,著力解決“兩不愁三保障”突出問題,落實好特殊貧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,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、貧困村全部出列。全面落實“四個不摘”要求,開展脫貧攻堅普查,抓好“大排查、大起底、大整改”行動和脫貧攻堅“回頭看”,及時排查整改影響脫貧的突出問題。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,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幫扶,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。嚴格退出標準和程序,加快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,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。
責任單位:縣扶貧辦。
配合單位:縣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12.探索產業、就業等穩定增收機制,加大扶志扶智工作力度,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。
責任單位:縣扶貧辦。
配合單位:縣發展改革委、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、縣農業農村局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13.推動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,實現兩者接續發力。
責任單位:縣扶貧辦。
配合單位:縣農業農村局、縣發展改革委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14.壓實各級河長湖長責任,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,強化重點流域和河流治理,加強城市生態水系建設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。
責任單位:縣河務局。
配合單位:市生態環境局魯山分局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15.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,加快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和重點行業污水處理提標改造,確保市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。
責任單位: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。
配合單位:市生態環境局魯山分局、縣城市管理局、城區4個街道辦事處。
16.嚴格防控政府債務風險,建立完善監控機制,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變相舉債行為,有效化解隱性債務存量。
責任單位:縣財政局。
四、縱深推進改革開放
17.建立清理和防治拖欠賬款長效機制,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。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財產。弘揚企業家精神,引導提升企業家素質,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、轉型升級。
責任單位:縣工業和信息化局。
配合單位:縣發展改革委、縣審計局、縣財政局。
18.擴大招商引資。完善“四張圖譜”、推進“四個拜訪”,健全“1+6+N”招商體系,堅持大員上前線,大力開展駐地招商、精準招商、以商招商,積極推行股權招商、飛地招商等新模式,努力引進一批戰略性、龍頭型項目。擴大文化、旅游、教育、醫療、養老等領域對外合作,加快產業模式和業態創新升級。
責任單位:縣招商局。
配合單位:縣政府各部門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五、不斷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
19.優化城鎮布局。深入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,全面啟動縣域和鄉(鎮)國土空間規劃編制,加快形成全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“一張圖”。
責任單位:縣自然資源局。
20.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,推進寶豐、葉縣、魯山與中心城區一體化發展,增強汝州、舞鋼、郟縣支撐地區發展能力,打造優勢互補、協調聯動、多點支撐、錯位發展的區域發展格局。
責任單位:縣交通運輸局。
配合單位:縣自然資源局、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,有關鄉鎮政府。
21.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。堅持差異化高質量發展導向,支持各縣(市、區)發揮優勢、科學定位,進一步明晰主導產業,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路子。注重規劃引領,指導各地在土地利用、城市建設、產業布局等方面編制和完善發展規劃。
責任單位:縣發展改革委。
配合單位:縣自然資源局、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。
22.貫徹落實縣域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,開展常態化縣域經濟觀摩和踐行縣域治理“三起來”示范創建。
責任單位:縣發展改革委。
配合單位: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五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
23.扛穩糧食安全重任。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,堅持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,穩定糧食生產能力。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,開展耕地保護提質行動,完成3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,啟動3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。
責任單位:縣農業農村局。
配合單位:縣糧油儲備中心、縣自然資源局、縣工業和信息化局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24.完善土地執法監管體制機制,堅決遏制土地違法行為。
責任單位:縣自然資源局。
配合單位: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25.深化農村改革。銜接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,深化農村承包地“三權分置”改革。穩妥有序推進農村土地征收、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、宅基地制度改革等“三塊地”改革。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,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提升行動,支持農業生產經營托管服務。
責任單位:縣農業農村局。
配合單位:縣自然資源局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26.持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大力開展清路、清河、清田“三清”行動,抓好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、廁所革命、村莊亮化綠化美化等工作,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范帶。支持郟縣申報住建部最美鄉村共同締造示范點。健全村莊保潔管護長效機制,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。
責任單位:縣農業農村局。
配合單位:縣交通運輸局、縣水利局、縣自然資源局、市生態環境局魯山分局、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、縣林業局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27.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,廣泛開展文明村鎮、文明庭院、星級文明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。
責任單位: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。
配合單位: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、縣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七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
28.筑牢綠色生態屏障。科學編制森林平頂山總體規劃,深入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,全面實施林長制,加快區域森林城市創建,持續抓好廊道綠化、“三林”經濟、國家儲備林建設等重點工作,完成造林10.8萬畝、森林撫育18.6萬畝。加強天然林保護,開展飲用水源林建設。
責任單位:縣林業局。
配合單位: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29.深入開展巡河巡山巡礦行動,抓好河湖采砂、露天礦山、工礦廢棄地生態修復,加快水土流失綜合治理,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承載力。
責任單位:縣自然資源局。
配合單位:縣河務局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30.積極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。
責任單位:縣發展改革委。
31.完成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綜合執法體制改革。
責任單位:市生態環境局魯山分局。
八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
32.落實“四個最嚴”要求,強化食品藥品全程監管,讓群眾吃得更放心、用藥更安全。
責任單位:縣市場監督管理局。
33.提升社會治理能力。爭創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,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,把矛盾吸附在基層、化解在萌芽。
責任單位:縣信訪局。
配合單位:縣公安局、縣司法局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34.創新城市社區治理,健全“民呼必應”接訴即辦工作體系,完成108個城區社區規范化建設任務。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。
責任單位:縣民政局。
35.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,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,全面推進“一村一警一法律顧問”工作。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,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。
責任單位:縣公安局。
配合單位:縣司法局,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36.加強快速應急救援救助能力建設,壓實安全生產責任,全面推進雙重預防體系建設,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,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。
責任單位:縣應急管理局。
37.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,促進民族團結、宗教和睦。
責任單位:縣民族宗教局。
38.加強統計工作,開展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。
責任單位:縣統計局。
配合單位:各鄉鎮政府(街道辦事處)。
2020年3月25日